weixin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建办公室

当前位置 : 首页>>行政机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建办公室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审核: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6-10-26 点击: 7882次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
自 评 报 告
我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文[2004]95号文批准、教育部教发函[2004]155号文备案设立的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多年来,学校艰苦创业,科学定位,形成为了以工科为主,管理、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以电子、汽车、计算机、机电、电子商务、艺术专业为主的40个专业的高职院校。进入高职以来,学校飞速发展,各方面都得到了完善和加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目标,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水平,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颁布的《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并结合我校实际办学情况作出自我评估,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   学院基本概况
学校位于郑州东区中牟城南大学路1号,现占地面积50.64万平方米,其中学校产权34.42694万平方米,非学校产权独立使用面积16.2130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423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高职学生7639人;建有千兆主干校园网,配有教学专用计算机1200台,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校园一卡通的普及,基本形成了校园信息化管理;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450.24万元;馆藏各类图书资料共55.55万余册。学校设有电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交通运输系、经贸管理系、艺术设计系、土木工程系、基础部等11个教学单位,涵盖制造、电子信息、土建、财经、轨道交通、艺术等6大学科门类55个专业。
自建校以来,在河南省政府、教育厅等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班子的率领下,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重点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致力于自身特色建设,始终坚持眼睛紧盯市场,开设专业适应市场,培养学生服务市场的目标,努力满足青年人求知、求技、求就业的需求,并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已任,努力适应当地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推行双证书制度,把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放在突出地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内培、外引,持续推进“四个一百工程”,使“双师型”教师达到了223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71.9%。
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社会声誉不断增强,学校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日益突显。学校的办学事迹受到了省、部领导的多次赞扬和表彰,2007年2月11日,教育部长周济与副省长王菊梅一行在教育厅长及市、县教育部门领导的陪同下到我校视察工作,当获悉我校采用校门与厂门对接的办学形式、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较高等工作汇报后,部长和省长对我校为河南提供了大批高级技术人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我校为河南经济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赞扬;2009年4月13日,省长郭庚茂在副省长徐济超、教育厅厅长蒋笃运等领导的陪同下到我校视察工作,对我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在河南省高校工作会议上对我校进行了表彰;2012年10月1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一行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来我校视察,对我校实行的校企合作、厂门校门对接、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办学思路和模式进行了充分的肯定。省部领导的视察,激发了我校全体教职工献身职业教育的热情,为我校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历经30多年的风风雨雨,铸就了学校“办学坚持面向市场”的办学理念和“弘毅 砺志 致知 荣校”的校训,逐步形成了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并且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二部分   自我评估
一、办学基础能力
1、教学经费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民办院校,学校建设发展的资金主要以自筹为主,校领导不断筹措资金,逐年加大投入,加快发展,2015年投入2122万元,2016年投入2375万元,2017年投入2359万元,使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2、教学仪器设备
学校现有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7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2个,在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中,省级实训基地3个,市级实训基地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总面积达63193.56平方米。拥有教学仪器设备值5450.24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7135元,实践教学工位数6923个,生均0.91个,配有专职管理人员57人,兼职管理人员33人,2016-2017学年,校内使用频率4242973人时数,面向社会开放使用频率75000人时数。我校的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基本能够满足各专业的实训、实习和技能训练的需求。
3、校舍情况
我校占地面积50.64万平方米,生均66.3平方米,建筑面积17.423万平方米,生均22.81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121803.55平方米,生均15.94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8181.1平方米。学生宿舍均为标准4人间,生均6.6平方米。学校拥有实训楼、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餐厅、浴室等教学生活用房和功能齐全的设施设备,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
4、信息化建设
学校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条件的改善,近两年投入巨额资金加快信息化建设,目前校园接入互联网带宽400Mbps,校园网主干带宽1000Mbps,网络信息点1548个,教学用计算机1200台,数字资源总量1200G,上网课程15门,部分专业实现了虚拟软件仿真。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基本实现校园一卡通,并且学院购买和独自开发了人事、党政、教务、财务、后勤、招生就业、行政办公等软件系统,实现了校园的信息化管理。
二、“双师”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08人,兼职教师72人,生师比为17.2:1,专任专业课教师310人,专、兼职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有7人,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有89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有309人;在年龄上,专任教师中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50%,36-45岁教师占27%;在学历结构上,学院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比50.2%。
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我校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外引内培等多种方式充实教师队伍、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优化师资结构。学院积极参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每年暑假期间选派专业课骨干教师到高等院校及企业参加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与企业实施人才互聘,每年选派部分教师到河南智游臻龙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友达光电、郑州日产、红宇集团等企业挂职锻炼,同时也从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
2、“双师型”队伍建设
学院现有专任专业课教师31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223人,占专任专业课教师比例71.9%。
为了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实行专任教师轮训,认真实施挂职锻炼制度。安排专业带头人每年到本行业龙头企业或较有影响的企业挂职实践2个月以上,其他教师每年分批安排不少于1个月的时间参加企业挂职锻炼。
(2)强化专业教师校内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学校对所有专业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实践技能培训,新进的仪器设备或生产线,要求并安排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安装、调试,直至熟练操作,并积极地展开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
(3)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动态管理。注重动态的“双师”素质,明确要求“双师型”教师紧跟行业新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4)增加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在专业教师中的比例。积极引进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并加强对这些人员教学能力的培训。
三、专业人才培养
1、专业建设
学校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围绕自身的定位与发展规划,认真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优势,注重培育特色,巩固长线专业,调整改造传统专业,发展扶植新兴专业,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基础,不断加强专业基本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
(1)实施专业调整计划。根据学校办学定位,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现有的专业布局,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2018年对不符合学院要求的13个专业停止招生,只剩40个专业进行招生。
(2)实施特色发展计划。依托中牟汽车工业园区、郑州物流园区,大力发展汽车工程类专业群、电子信息类专业群、机械制造类专业群,彰显学院的办学特色。
(3)实施品牌专业计划。对接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推动专业资源的汇聚和集约发展,推进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根据地方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和我校专业优势,选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子商务等5个专业作为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
(4)实施亮点培育计划。紧跟行业、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实施亮点培育计划,产学研用协同推进,促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5)实施质量提升计划。推进专业质量建设和内涵发展,整体上提升专业建设的水平。
2016年3月,学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被河南省教育厅确立为河南省民办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努力构建集团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可持续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实施和评价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规章制度,实现校企协同管理。按照“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虚拟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相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相结合”的总体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创建各具专业特点的“教产融合、校企一体”、校企双向全程介入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运用教师资源和职业技能培训资质,主动承接企业职工培训、教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措施,优化学校办学资源配置,增强学校办学实力。持续推进工学结合课程项目建设,使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更加符合企业要求,专业课程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基本完成,能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比例达到85%。初步形成了校企共同育人机制,建立了校企资源互通、共建的制度。
3、课程体系建设
上学年,全校共开设课程总数为509门,其中理论课程(A类)34门,理论+实践课程(B类)432门,实践课程(C类)43门。
学校根据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组建课程体系,突出综合运用知识的鲜明特色,使学生掌握不同能力模块的知识和技能;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针对就业岗位群,形成岗位工作内容分析表,并将其转化成知识能力;制定课程标准,合理组建课程结构,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学校诚邀企业人员共同编写专业课程教材。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工具为手段,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岗位、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转化为课程所涵盖的知识体系并形成教材。
实施“教、学、做”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模拟的生产装置、多媒体、仿真设备模型、实物等融为一体,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教、学、做”一体,在职业情境模式下实施工学交替教学,对有条件的专业试点开展“师徒制”教育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实践教学
(1)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校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为核心,建好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两个平台,着重抓好对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三个模块的培养。
(2)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实训条件
目前学校拥有校内实验(训)室79个,校外实训基地42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5450.24万余元。拥有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基本满足学院所有专业的实验、实习和实训任务。
5、校企合作
2018年4月,学院开展了为期一月的以校企深度融合为主题的改革发展论坛,从理论上、思想上武装了全院教职员工。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办学的资源和领域,采用多种方式吸引企业进入学校,走依托产业办专业,围绕专业办企业,校企合作促质量之路。
实习基地建设:学校努力推进校外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从16年到18年上半年,新建立校外实习就业基地11个,涉及专业21个,每年实现近3240人次的校外实习实训。五年来郑州海马汽车、厦门友达光电等合作企业为学院捐赠设备值711.8万元。
引企入校:学校与郑州昌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共建的校内生产车间、与郑州顺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共建的机动车检测中心已先后投入使用。通过校企联合,共建“专业+公司”的实体,使教学具有了真实的生产工作环境。
深度合作、订单培养:依托我校教育资源和学生资源与郑州航空港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物流园、汽车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签署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根据各产业集聚区众多企业单位的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及人才和专业需求,结合我校教学、实习实训、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等需求,广泛开展合作,有效的促进校企融合。目前,产业集聚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我校任教教师28名,三年来举办各类讲座8场,我校为集聚区集中开展培训3场,培训人数达400多人次,并且我校在集聚区实习实训的学生数达2600多人次,订单培养合作单位有5个,订单培养人数达287人次,占在校生比例的3.7%,预计经过努力到2019年占比将达到10%左右。
四、学生发展
1、职业资格证书
学校现有郑州电子信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机械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河南实训中牟仪器仪表点、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轻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四个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可进行高、中、初级共计43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
学校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不断创新以“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为特质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上学年,学院“双证书”专业占有毕业生专业总数比例的100%,应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为90%以上,获取的资格证书包括电工(电路)仪器仪表装调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动画绘制员、空调机装配工、机电维修电工、装饰美工、财务管理师、物流师等25个工种。
2、就业情况
学校广泛拓展就业渠道,采用“订单培养+实习就业(实习结束,双向选择,实现实习单位就业)+大型招聘会+专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会+跟踪帮扶促就业+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模式,有效提高了就业率,在有效的综合就业模式下,我校毕业生就业率显著提高,2015年就业率94.06%,2016年就业率为94.97%,2017年就业率为95.72%,高于同期省内大多数院校。为了毕业生更好的就业,学校加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广泛开展职业指导,并将其做为必修课,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培养、到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实现了职业指导的全程化,加上定期、不定期的专家系列讲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到目前为止,创业学生也有了新突破,2015年为4人,2016年为1人,2017年为3人。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为及时就业、稳定就业、高薪就业、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系统职业指导和有效的综合就业模式,结合校企合作的广泛开展,我校近几年就业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就业质量评估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从麦克斯发布的数据显示,我校就业现状满意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在同类院校中均位于前列。
五、社会服务能力
1、专业设置
在专业设置上,学校坚持服务河南区域经济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办学条件为基础,采取全面建设和重点建设相结合的方针,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通过分期、分批对专业结构调整,改造传统专业,培育特色专业,增设新专业,逐渐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格局。学校充分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和区域经济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对我校进行了专业设置,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贴近需求、总量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关成群的专业体系。
2018年学校实际招生专业40个,覆盖9个专业大类。在实际招生专业中,属当地支柱产业相关行业的专业数为35个,占招生专业总数的87.5%,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明显,布局合理。随着学校综合办学条件的提升学校的招生工作也有了明显提高, 2015年报到率为77.5%,2016年为76.3%,2017年为82.7%。
2、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学校利用自身位置优势,为周边企业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结合我校教育资源与郑州航空港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物流园、汽车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根据各产业集聚区的需求,广泛开展合作,为各企业提供新员工培训、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开发等服务。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也为我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2015年为20万元,2016年为36万元,2017年为38万元。

 
第三部分   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近几年,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虽然在建设、改革、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学校会再接再厉,及时进行调整和整改。
一、进一步转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思想决定出路,学校进入专科办学以来,虽然组织了各种高职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学习和讨论,但因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导致广大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解还不够到位。因此,学校将继续加强高职教育理念的贯彻教育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还会围绕五大特色专业深入开展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探索,之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还不能满足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此,今后学校将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带动专业结构的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达到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目标。
二、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学校虽然加大了师资队伍结构的调整力度,但还存在专任教师分布不够合理、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明显不足、兼职教师比例仍待提高等现象。对此,学校将制定更加合理的激励政策,实行深度校企合作,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继续推行“四个一百工程”建设,即:每年用于教师培训费用100万元,3年内再培养100名双师型教师,招聘100名教授、副教授和研究生,100名各大中型企业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社会能工巧匠。同时加大对校内现有专任教师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最终达到8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35%以上,兼职教师比例达到25%以上。学校将着重加强对具有引领作用的专业带头人和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力争在省级同类院校中达到领先水平。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电子信息学院
在线客服

  • 张老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陈老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郭老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赵老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展开